發布日期:2024-08-26 10:24
趴的你是吃不好也睡不好,找不著貨也放空不了,家不能回錢也賺不了,這是多少貨車司機目前“趴窩“的現狀?
要說現在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,一個字:難!若要說干貨運哪一刻司機們覺得很不容易?肯定有“趴窩”這個答案!
▎“趴窩”為何會出現?
事實上,趴窩這一現象對于貨車司機來說并不是一個新鮮詞,作為生活在車上的群體,難免會遇到很多情況導致不能跑車只能原地待命。
1.天氣惡劣、生病或車被扣等被迫趴窩
一年四季都在路上跑的貨車司機,特別是在夏季和冬季,這兩個季節容易多發極端天氣。洪澇塌方泥石流,暴雪結冰寸步難行,遇到這樣的情況,盡管內心一百個不愿意,但是為了自身和車輛安全,只能選擇趴窩,等天氣好轉了再出發。
另外,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幾天的新聞,一個接一個的貨車司機去世,很多貨車司機大大小小都有一些身體上的毛病,身體抱恙也只能選擇趴窩休整幾天。
再加上各個城市的貨車禁行時間和路段都不相同,一個不注意車子就可能被扣下,要是遇上一些無良的貨主商家,到了地方幾天不給卸貨,押車的同時還不給運費,不也就只能被迫趴窩。
2.寧愿“趴窩”也不接“低價單”
據國投證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報,截至2024年8月1日這一周,全國整車貨運流量指數均值較截至7月25日一周下降1.6%;8月以來,全國整車貨運流量指數同比下降4.2%。根據這一數據可以推斷,卡友趴窩人數正在上升。
天氣和身體原因已經不足以解釋這一上升趨勢,這背后還有運價下降的原因,更核心的就在于要不要接“低價單”。
若說真的一點貨都找不到,那貨運行情早就完蛋了。不是一點活兒找不到,“低價單”有的是,要是司機們愿意,車子當然停不下來,也就沒有所謂的趴窩了。
趴窩的司機們所選擇的合適單子,是運價不低于正常市場價的。若沒有這群人的堅持,運價還不知道會跌到哪里去!到時候貨車司機就真的只靠著接低價單的微薄利潤,長年累月的不休息一趟接一趟的用自己的命去換錢了!
接不接“低價單”?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,但卻與卡友們的收入掛鉤,甚至跟整個市場的環境都有很大的關聯。往小了說,這是個人收入的問題,關乎卡友是否能賺到錢,是底線的問題。往大了說,就是市場大環境下,多數卡友的心理是否能承受更低的運價,市場運價會不會因此發生改變的問題。
▎趴窩會讓運價上漲嗎?
這個問題大家心里應該都有了答案:不會。至于原因,無外乎兩點:
1.平臺抽成
趴窩人數雖在上漲,但是運價似乎還是不溫不火,雖然與整個市場大環境有關,但這其中也少不了第三方貨運平臺的功勞。
如今市面上貨拉拉與運滿滿兩家獨大,其他的貨運平臺還處于發展階段,雖然不可否認平臺讓司機們接訂單的機會多了起來,但是高額的傭金和抽成也讓司機們苦不堪言。
更加讓人擔心的是,某些平臺上還有倒賣訂單的二道販子,將訂單倒手賺取差價,從已經被抽成過的訂單價中再次抽成,司機得到的運費被再次降低。比如自己搶到10000元的訂單,轉頭用貨主身份以9000元發出,再讓其他司機接單。
如此一來,司機們一邊交著信息費,一邊拿著被一再抽成的運費,竟是一年不如一年賺錢了。
2.內卷加劇
縱然趴窩人數上漲,但是和1700多萬的貨車司機大群體來說,這點人數算不了什么。拉“低價貨”的司機依舊大有人在,不為別的,只為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部壓在這輛車上,車子停了,一家人吃什么喝什么?再低的運價,只有還有的賺,就不怕沒人接單子。
再者,趴個一兩天還可以,但是若一直趴下去,運費在一次次突破底線,單子卻一個不落全被人接了,這讓很多貨車司機坐不住。那些嗤之以鼻的低價單就擺在面前,到底是接還是不接呢?答案自然是要接的,這不是沒骨氣,憑自己本事賺錢當然有骨氣,只是這賺多賺少不是司機們說得算啊。
--結語--
貨車司機處于整個運輸產業鏈下游的底端,缺少話語權,面對貨運大環境貨車司機趴窩是一種無聲的抗爭,里面飽含了對運價的不滿,對貨運平臺抽成的反抗。
司機們用這一行動證明,他們不應該是失聲的群體。盡管這難以促使運價上漲,但身為這個行業的底層者,總要做點什么不是嗎?